再不發文這裡就要廢了,只好端出RAW的食記。
事實上我在架設另一個更有質感、簡潔的空間,只是工作很忙沒空弄到最滿意最到位的樣式
江振誠位於新加坡牛車水的Restaurant Andre
從一路奪下米其林2星,世界最佳50,亞洲最佳3等頭銜後...風靡華人圈
讓位於台北大直的RAW瞬間成為全台灣最火紅、最難預定的餐廳
不知多少個夜晚駐守在電腦前只為了搶0:00整始開放的兩週後訂位
只是,每次皆被秒殺的結局收場
甚至...讓我一怒之下直接訂了新加坡機票
直攻江振誠的Restaurant Andre一償宿願
然而,就在我從新加坡回來後隔週...
加入網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訂到RAW的15人大餐桌邀約
也讓我一週之內同時嚐過RAW與Restaurant Andre
先說兩家餐廳的感想...
Restaurant Andre 與 RAW 其實是兩家風格不相同的餐廳!!
主廚不同、菜單、料理手法、料理形式 ...不一樣!!
Restaurant Andre主打精雕細琢的法式料理,整套晚餐有現今流行的北歐原始風格、分子料理、有傳統法國菜餚精緻擺盤
RAW主廚黃以倫Alain,以Bistronomy的精緻小酒館風格為主,口味較重!混了一些傳統台式記憶在裡頭
RAW的主廚Alain Huang他的名字應該是值得獨立被拉出來討論的!
很多人將RAW冠上是江振誠的米其林星星餐廳,嚐過RAW就算是嚐過江振誠的手藝...
我覺得其實是非常大的謬誤
標題為RAW初體驗,代表不久又將要二訪!
初體驗是2015春季菜單,7月底的二訪則是全新的2015夏季菜單,屆時再為大家奉上
(PS.這也是個心酸的訂位過程...本人不喜公關飯或走後門
訣竅就是別守在電腦前傻傻訂,直接跟餐廳談10~15人大桌吧!能拿多少座位就盡量拿,
之後再邀朋友出席,相信朋友絕對會立馬遞補並感激你的邀約)
#1
#2
#3
RAW的空間也是亮點
由荷蘭設計師操刀
並獲得今年的紅點設計大獎 & HK tatler 全球7家最美設計餐廳等頭銜
#4
#5
從店外或門口就能一窺廚房的運作,主廚與團隊的形象歷歷在目,相信未來廚師在臺灣的地位與形象能擺脫刻板漸漸革命
#6
#7
工業風格在這做了新的詮釋!不落入俗套
#8
視覺的穿透感相當棒!
#9
#10
#11
木質百葉門一向是我喜歡的裝飾元素,很有渡假氣息又不失質感!可惜沒將它們拍好
#12
3噸重的巨木由臺灣木作師傅刨製組合成形,以雲朵概念吊掛,成為Deco的主體
#13
#14
三幅一組的蜜蜂掛圖,以小時候的電玩小蜜蜂為發想,控訴蜜蜂因農藥濫用與生態破壞,數量快速減少中
#15
餐具櫃,已經將每一道菜所需餐具置於隱藏式的抽屜中,減少外場人員的負擔
#16
坐在大長桌好處就是能直窺廚房工作情形,也不拒絕訪客拍攝
這點與Restaurant Andre開放參觀廚房一樣大方
#17
桌卡由台灣插畫家鄒駿昇設計,桌花與所有植栽設計皆來自CN flower
#18
一.下酒菜
雞皮.咖哩慕思.菜花 很南洋風的一道菜,這也是唯一一道與新加坡記憶的連結
之後便是chef Alan自成一格
#19
二.加價的麵包
裸麥麵包 外脆內軟,沾醬灑滿堅果增添風味!
不過奶油與麵包的融合度不太足夠
沾取下一道的紅酒香檳醋較佳,記得留點麵包來沾
#20
#21
三.山椒魚 牛番茄 玫瑰香檳醋.紫蘇冰沙
愉悅又清爽的一道,剩餘的酒醋與白酒、麵包搭配相當爽快
#22
#23
四.水波蛋,川七,果仁 …
花圈上的香草可以自行摘下撒在水波蛋上頭增添風味!
搭配小茴香是我最喜歡的氣味
#24
#25
#26
五.櫻花蝦麵線
外型猶如臺灣傳統辦桌菜的炸麵蝦,味道呈現相似,但口感有別,這裡是吃麵線配一旁的蕈菇伯爵茶湯
#27
#28
六.蛤蜊.玉米奶酪.海藻汁 …
蛤蜊大到有些不真實,玉米是熟悉的味道但是用奶酪方式呈現,奇妙的組
#29
#30
七.圓鱈.焦化高麗菜 …
這道有鐵板燒的直火對決爽感!享受魚油香氣與Q彈肉質,不過油脂偏多容易膩,沾著下方的洋蔥醬方能中和油膩的感覺
#31
#32
#33
八.破布子 雞 菇
這道是主菜,但換成雞肉…建議別換! 雞肉較吃不出醬汁的層次
#34
#35
八.好吃的豬五花絕對比牛肉更銷魂!
烤豬五花在各部位呈現不同的口感,好吃的豬五花皮脆、肥肉部位軟嫩、瘦肉有彈性。質地更能吸附微酸的破布子醬汁,臺灣味西式呈現
#36
#37
九.鳳梨冰糕
鳳梨酥的身價正直逼馬卡龍、可麗露等洋玩意
RAW銜接在主菜之後就像臺灣日常生活中我們的飯後吃等路的習慣一樣!
希望鳳梨冰糕往後能提供外賣當伴手禮
#38
#39
十.Ending : 草莓 .肉桂蘋果 .紅心巴樂冰沙 .蛋白霜糖. 蔓越莓汁。
一種土洋大亂鬥的概念
#40
#41
#42
#43
為難得的一餐拍張大合照
#44
Chef Alain
#45
#46
這次都用小相機拍攝,效果不是很好!
下次帶大相機
屆時再來分享
留言列表